To 2020
听着香菜唱的《有点甜》,心情瞬间平静了。
也许这段时间忙着发朋友圈,有点…浮躁?也许这段时间思考了太多的人生,虽然是好事情,但务虚太多也会变得消极。
从人生规划上说,我应该明白,选择了就意味着失去其他一些东西。我不能为此平添烦恼,至少要把烦恼放下,留到以后去解决。从现在的我来看,毕业后去北漂或者其他地方漂,基本已是决定。本科毕业的那个暑假,去北京听sob的量子化学,那几天的经历给了我一种印象,去北漂真的很苦。
虽然在那之前与之后,都去过不止一次北京。但因为是去玩,所以很轻松很开心。大四,本来约好和Shanny吃饭,但她身体不舒服,我说走就走一般地去了国家图书馆。其他去北京的经历,也都很开心。而那次,每天骑着二三十分钟共享单车,穿过车水马龙的街道,印象有点过于深刻了。
还是那句话,因为不是去玩,行程就胧上了一层灰色。大二,我自己一个半夜走在唐山北站外昏暗的小路上,不觉得害怕,反而觉得很有趣。而那次的北京之行,找酒店找到了漆黑的角落,就不开心,甚至有些害怕。
这么想起来,研一时元旦两天去深圳,一边玩一边准(应)备(付)英语考试。之后又是在学校与北京间反复横跳,一边考试一边听sob的分子动力学。我的心理素质真是提高了。听完分子动力学,正好是Fate HF第一章上映的日子,又开心地和G、H去看了电影。哦,对了,相比之下,暑假那次北京之行,返程时把车误了…
顺带,两次去北京听sob讲课,住酒店的花销好像差不多,但无论是位置还是环境,第二次都好很多。所以有些事情,是要动动脑子提前准备的啊。
写了这么多,我应该明白,没有必要提前害怕,放松心态,能活得很开心。
前几天在知乎,无意间搜索到了一位曾经在数学吧活跃的吧友。若是说起当时在数学吧的回忆,应该伴随着这么几条主线。
第一条就是我莫名其妙地觉得我自己虚度了时间,乃至时光走到了尽头。初中初入吧时感叹,高中学数竞时感叹,甚至到了大学,偶尔回忆起的时候,还在感叹。我在感叹虚度时间的时候虚度了时间。
第二条是朋友or前辈?有时候我过于谦卑,虚心向他人学习当然是好的。但我学到一定程度的时候,就该有勇气,和大家一起站在队伍的前面。
若再加一条,当年从L那里看到了《数学之美》。我很好奇,明明L已经学到了那般程度,为何还要看这样一本科普级的入门书;但我也没有去探究。直到一两个月前,我终于买了这本书,才知道这是一本披着数学的标题,实则介绍机器学习的书。那可是我高中时候的事情啊,那个时候还没有阿尔法狗。
说起来,我在15年还是16年时,看到了百度的自然语言处理项目拿到了国家科学技术奖。当时也只是好奇,没有去深究。嗯,从看不见、到看不起、最后看不懂。人就是这么与时代脱节的。
对吧,历史进程、个人努力。八个字,两组词,相辅相成,缺一不可。这应该能回答,我为什么要转行,能回答我为什么大学前两年认真投入地学习,却有些鸡毛。
也没必要说得这么沉重而决绝,人总是在变化中成长与进步的。未来,我肯定还要奔向下一站。不然现在的我,就有可能重蹈过去的覆辙。但我希望我自己记住,要身心合一,不要分离地做一件事,望着另一件事。
嗯,总之的话,有很多事情要我忙,北漂或者X漂,只是一个过程,而不是目的,不要被从属的事情影响了主体。
写到这里,该结尾了。想想我的头像,大概感觉就是如此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