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篇小木虫里的旧帖

这是 @yuerongzho 2012年12月发在小木虫的帖子,现在小木虫网站上已经看不到了,但我还存着,时隔几年再看依然感动,所以冒昧转到了个人博客上。

这篇帖子发布于2012年,距离现在已经9年。这9年间时过境迁,彼时移动互联网还没有爆发,深度学习还在打比赛,而现在转计算机已经成了各路专业大热的趋势。转这篇帖子,我个人的想法并不是进一步渲染转计算机的氛围,而是感受如何找到一个人想要的东西、如何去实现一个人的想法。

小硕毕业一年 从材料转做计算机

硕士毕业就快一年了,昨天写年终总结,看着1、2.的一长串完成项目,就好像马拉松的中途,回头看看已经走下的这一路,原来我已不再紧张。从材料物理与化学到计算机,到现在敲着代码,看着方程式,弄着神经网络,回想起刚出来时的坎坷、迷茫,更多的是紧张和不安,现在却并没如释重负的感觉,一切显得那么平静。有时候同事会问你以前做什么的,我说做材料的,她们总会惊讶,那你怎么搞计算机了。呵呵,工作有时候就像女孩,遇到了才会惊讶。我想会有很多很多的小硕或博士有同样的梦想,将此生献给学术,这个圣神的事业,梦想着能有爱因斯坦般光辉的成就,就像《美丽心灵》中有一天别人将尊敬的钢笔放在你的面前,梦想着能在这一领域举足轻重,能够在学术上游刃有余。直到实验一天重复着一天,日子看不到尽头,然后开始怀疑,开始迷茫,开始一遍一遍的为文章的格式耗尽心力。我想可能大多数硕博士都会遇到。

工作之后,依然有许多和我做同样课题的人来问我,有硕士,也有博士,有哈工大、西北大、江南大学、兰州大学、山东大学等等,每次我都知无不言,因为我会想着那时候一个人做着课题时候的迷茫和不知所措,一个人的无助和苦闷,所以我总是尽我最大的努力告诉他们,这个理论在哪有,现在国内谁做这一块的比较多,哪些英文著作可以先了解,理论部分看哪一本教材,因为是做材料模拟,所以大部分时间会给他们说软件怎么设置,模型怎么建立。我知道我并不是个什么厉害的人物,只是进课题早点而已,所以希望可以帮帮他们,就像我那时候非常希望有个人可以帮我一样。

刚进公司,老板给我一篇英文博士论文,让我把这个算法弄出来。初出茅庐,半点不敢懈怠,每天晚上十点而归。由于刚出学校,还不习惯中午不午休,所以下午特别困,困了也不敢睡,有时候只能在厕所小眯一会。终于半个多月后给领导讲解了博士论文的大致理论,一个月后调通了MATLAB代码。虽然累,可是我比较喜欢。不用再去弄那些抄菜一般的材料,我可以一心的弄理论。我可以去用理论解开疑惑,我喜欢这种感觉。

做课题那会我想好好疏通《固体物理》和《量子力学》,那样就不用做什么都像炒菜,增加一点看怎么样,不行再减少一点看怎么样。可是不行,导师总会催文章,美其名曰只要结果不问过程,我看着周围所有的导师都这样,所以没有半点兴趣读博,我也不相信我会找到一个和我有一致想法的导师。从考研起,我就知道为什么要读这个硕士,所以当不再像我希望那样时,我走了出来,我相信一个人的天空依然可以灿烂。

后来公司领导让我弄小波去噪,替换现有软件中的FFT(快速傅里叶变换)算法(因为FFT会有边际效应和滤波后的正弦波效应),我从不知道什么是小波,更别提写小波程序。两个月后完成了MATLAB和C++的小波去噪程序,随便用小波做了个压缩程序,压缩比可以达到只有原来数据的25%,甚至更高,这对于单片机向计算机发数据是很有用的。期间学会了C++的入门,VS、QT的基本使用。从最开始的老大说你C++基础太差了,确实差,因为我没学过,到后来自己完成C++GUI界面调试程序和类的编写,还有理论的理解。总共应该差不多三个月的时间,看过的pdf专业书籍能列出来的应该不少于十本。每天差不多晚上十点下班,不过我周末很少加班,我不喜欢工作狂。努力只是一种姿态,不能成为全部。

空闲的时候会来逛逛小木虫,会看到各种各样的苦闷,有和自己相同的,有些不同的,但我想生活方式多种多样,也不定说哪种一定好,但我始终坚信,应该有一条属于自己最佳的,就像费曼的最小作用原理一样。我很怕自己写的东西最后像那种说教式的,本科的时候我不断的要求自己去看书,各种各样的,没有别的目的,只是想着我可以多看看别人的路,然后去想、去选择一条我最合适,或者说自己最喜欢的路。也出于这种目的,我想给那些和我有相同经历的人看看我这样的一条路,路不一定是最好的,有点启发就好。